2021北京首批集中供地:走向高品质时代。

高品质住宅 作者:李瓦罕 2021-05-12 22:01
[凌镜导读]

2021年度北京第一批商品住宅用地集中出让的土拍过程尘埃落定,来自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的数据显示:30宗地块总面积约169公顷,规划建筑规模约345万平方米,本期地块平均溢价率6.4%,实现土地出让额度约1110亿元。北京尝试实践“房地联动、一地一策”的会商机制,通过(一)竞建公共租赁住房面积,(二)竞报政府持有商品住宅产权份额,(三)投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等等丰富的政策工具,实现“因区施策、因地施策”的政策精准性。

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请他谈谈对于本次土拍的感受。以下为采访实录。

陈志:

今天的土地出让我有这样几点感受,一个啊就是多块土地均触达上限,正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担忧。欢乐的是有几家企业已经顺利地拿到了土地,完成了今年的土地收储任务,对未来发展有了充足的准备。担忧的是有7块土地出让上线后还要提交高品质住宅的竞争方案,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花落谁家依然存疑。

从第一天的土地拍卖表现看,政府预留的土地上限和企业承诺的市场售价之间确实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或许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是第一个看点。

第二个就是过去都是“联合体”联合拿地,我们现在看依然有联合体联合拿地的,但是有很多企业都已经转向了单干。这一方面反映出来保证金不再是首要的问题,企业的融资能力超过了之前的预想。特别是在全国有很多城市都是在这几日拍卖土地的前提下,大部分企业都有这样的一些保证金的承缴,反映出我们对于企业融资能力的判断显得保守了。多家企业都准备了百亿的保证金,这确实是挺令我惊讶的,这也反映出企业对于北京的市场未来发展是看好的,对于未来的市场前景是看涨的,对于增长的预期是向好的。有很多企业其实是眼睛盯着十几块地,心里头其实惦记着吃下45块,至少应该保两块,从结果上看大部分企业是这样的一种心态。

第三个观点就是我们看到了一些新面孔,比如卓越这样的深圳企业。但也需要继续观察能否适应北京的水土,能否快速感知北京市场上的深浅,能否迅速开辟北京市场,让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得到当北京市场上的认知。

最后一点,今天拍卖土地的结果并没有超出我们的预期,有一点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未来土地市场不再会出现地王,这是肯定的。北京的商品房销售价格也将出现平稳的局面。

在奠定高品质发展的基调之后,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消费者福利应该是越来越好,企业之间产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获得理想利润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应该肯定的是在土地拍卖制度上的这样的一种全新的尝试,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对于我们各块土地的配件以及价格细分等内容,这一次能够详细地在初期做了大量的宣传、说明以及公示,充分体现了“两集中政策”中的“集中公示”的政策呈现,使得在过程前期就释放了大量准确和正向的预期。因此从今天的舆论结果上看,新闻烈度很低,并没有出现爆裂过热的情形,这恰恰是达到了稳预期的结果。


(责任编辑:童国维)




原创免责: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版权合作及沟通单击本链接
推荐文章